本报记者 | 张守营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在北京发布了《企业海外发展蓝皮书: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加速重构,使得对外贸易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成功抵御了外部风险,经受住国内多重压力的考验。得益于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并持续向好;同时,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及时有效的稳外贸政策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势,中国对外贸易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规模好于预期,对外贸易主体结构、伙伴结构、商品结构、区域分布结构均得到进一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中间品贸易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服务贸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均稳中有升。 《报告》建议,通过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和创新,需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动能、新业态。尽管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欧美或日韩在贸易高速发展时期的中间产品进出口比例相比,我国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还需要吸引更多的全球先进制造业企业来华投资股票融资是什么,促进更多中间产品在中国加工和生产,同时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带动其他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服务贸易方面,需要建立高水平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优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开放性政策,强化监管体系与风险预防措施,以及提高在开放条件下的管理效能。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工程,以示范城市为引领,推动科技、电信、文化旅游、金融等重点行业的开放,培育服务贸易领域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字贸易方面,加强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构建和优化数字贸易的统计监测机制,研究并改进数据权利确认、交易流程等基础性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数字贸易平台的发展,推动整个贸易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此外,还需进一步提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水平,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多边和区域性数字贸易交流与协作,共同把握数字贸易的增长机会。 跨境电商以其迅猛的增长速度、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显著的驱动力,正塑造着国际贸易的新动向。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中国在平台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方面呈现新的增长势头。《报告》建议,这就需要加速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积极采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构建线上一体化服务系统。同时,需要改进国际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全球性海外仓储网络,扩大市场覆盖面,同时在防范外部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与贸易伙伴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协作与对话。此外,“跨境电商+产业带”是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方应该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在带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产业带数字化转型升级。